不管是哪行哪業,只要有人在的地方,就有鄙視鏈存在,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在茶葉的鄙視鏈中,袋泡茶或者說茶包,一直處在茶飲品低端,所以不受人待見,其實這是一種國內的偏見,這種小茶包在國外是主流茶飲品,并沒有說的那么不堪。
從茶包進入我國開始,茶包給人的感覺就是劣質次品,茶友拿到茶包,總是一臉嫌棄。表面不懂聲色,其實內心已經給茶包定義為次茶,會認為這是茶廠流水線淘汰下來的茶葉,或者是陳茶,二次加工碾碎制成茶包。
關于袋泡茶的爭議:
袋泡茶剛被發明出來的時候,還是上等品,就像現在過度包裝的商品一樣。后期因其太過于方便,受到茶友的廣泛歡迎,大批茶包開始投入制作,使其徹*底融入了人們的生活,成為快消品,就像現在的速溶咖啡、速溶奶茶一樣。
至于為啥會受到歡迎,兩個原因大家也知道了:
1、便捷,咱們國內飲茶,通常要2-3泡之后茶湯口味才會純正;茶包則不同,底料細碎,與水的接觸面更大,出湯快速。但茶葉切碎了,就很難從外觀上看出質量的好壞,所以常有以次充好的底料,這是茶包不受待見的主要原因。
2、方便,平常喝茶,常常會喝到茶葉、茶渣,自帶過濾功能的茶包,這點很讓人舒服,喝完之后也不用清理葉底,直接將茶袋丟掉即可。話雖如此,但實際情況更糟糕,部分茶包材質層次不齊,有的使用了訂書針,還有的用過漂白劑、聞起來也有些異味等,這也是消費者不喜歡的另個一個原因。
除了這兩點,還有些別的原因,既然袋泡茶成了快消品,快消品意味著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,那么原料的質量就會遭到很大的質疑。
袋泡茶一定劣質嗎?
客觀的說,還真不劣質,國內飲茶,以條索均整,完整為好茶的標準之一,茶渣、碎茶過多被視為缺點。所以自然會認為袋裝茶質量差。
其實想想,茶包不過也是茶葉的一種包裝而已,我國除了條形茶,緊結體積小的珠形茶也能用茶包。
不管茶葉外形怎樣,包裝如何,茶質量過關就行。
怎樣判斷袋泡茶好壞呢?
茶包分為兩部分,茶葉質量和袋子質量。
先說茶葉質量,茶包底料有碎茶和整茶之分。關鍵點在于碎茶,有不少茶商用低檔茶、茶邊料碾碎成末,做為茶包原料,以國內居多。國外對茶葉的審核、監管非常嚴格,也有完整的質量評判體系,茶葉的切碎工藝也很先進,所以,好茶也會做成茶包。
近年來,由于碎茶的質量一直遭到懷疑,為了更直觀的表明自己的茶葉品質,現在有茶商已經開始用整茶片放入茶包。如果對茶包的質量不放心,那就選擇完整度高的茶包,質量可以看出來,所以不會差到哪里去。
至于茶包質量,先看材質,在說形狀。茶包的材質有很多種,棉布、無紡布、純木漿濾紙、絲質、尼龍等等。
茶包的材質雖多,但只需看三點即可,沖泡后可以被快速浸濕、內部茶葉不外滲、沒有異味。尼龍和絲質是高*檔袋泡茶喜歡用的茶包材質,美觀性更好。
除了茶包的材質,加工細節也要重視,茶葉和茶包都容易吸收濕氣和異味,所以,要注意保存。茶包外面有層獨立包裝的更好,保質期會更久;同時,還要注意袋泡茶是否有便于拿出的棉線,吊牌也是影響整體評價的因素之一。
袋泡茶的外形主要有四種,圓形、方形、雙囊W形和金字塔形。
其中,圓形和方形的茶包,茶湯浸出速度較慢,雙囊W形是較為常見的形狀。至于金字塔形,是精品茶包具代表的形狀,這種形狀不僅可以提升茶湯浸出速度,沖泡時也可以形成旋渦狀運動,茶湯的濃度更加均勻,茶葉也可以有足夠的舒展空間。